容易被腐蚀的部件及原因
打印头
原因:打印头在工作时与碳带和标签纸频繁接触。如果碳带或标签纸质量差,含有酸性或碱性杂质,长时间接触会腐蚀打印头。而且打印头工作时会发热,在高湿度环境下,打印头表面可能会因为温差而凝结水珠,与打印头的金属材料发生化学反应。
影响后果:腐蚀后的打印头表面出现凹坑或损伤,会导致打印质量下降,如出现打印模糊、断点或断线的情况,使条码无法准确识别。严重的腐蚀还会损坏打印头的内部结构,缩短其使用寿命。
胶辊
原因:胶辊用于输送打印介质,会接触各种标签纸、碳带和清洁溶剂。若清洁溶剂有腐蚀性或者打印介质带有腐蚀性物质,胶辊的橡胶材料容易被腐蚀。另外,长时间的摩擦使胶辊表面磨损,防护层被破坏后,内部橡胶更易受腐蚀。
影响后果:腐蚀后的胶辊表面变得粗糙或出现凹坑,影响对打印介质的抓地力和输送稳定性,容易出现卡纸、偏移等问题,进而影响打印质量,导致打印位置偏差或打印效果不佳。
传感器
原因:传感器用于检测打印介质的位置和状态。在潮湿、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,传感器的金属引脚和敏感元件易受腐蚀。有些传感器直接接触打印介质,当介质带有腐蚀性成分时也会受到损害。
影响后果:腐蚀可能导致传感器信号传输出现问题,产生误判或无法检测介质的情况,影响打印机的自动化功能,如无法自动识别标签纸尺寸和位置,造成打印错误或无法正常打印,增加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。
电路板及电子元件
原因:在有酸雾、碱雾的工业环境中,或者打印机内部电池漏液时,电路板上的线路和元件会被化学腐蚀。在高湿度环境下,电路板上不同金属材料之间可能会发生电化学腐蚀。
影响后果:腐蚀会导致电路板线路断路、短路,或电子元件损坏,引发打印机故障,如开机无反应、打印过程中突然停止或打印数据传输错误等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,如短路起火。
预防腐蚀的措施
环境控制
湿度控制:将打印机放置在湿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中,理想的湿度范围是40%-60%。可以使用除湿机或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。在打印机周围避免放置水源,防止水汽蒸发进入打印机。
温度控制:保持打印机工作环境温度在18℃-25℃较为合适。避免打印机放置在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,如靠近窗户、空调出风口或暖气设备旁。如果环境温度过高,可以使用风扇等设备辅助散热。
避免有害气体和灰尘:将打印机放置在清洁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,远离化工车间、海边等有腐蚀性气体(如酸雾、盐雾)的地方。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。
介质选择与处理
优质打印介质:选择质量好、酸碱度平衡的标签纸和碳带。避免使用含有酸性或碱性杂质的打印介质,查看产品说明书或咨询供应商以了解其化学性质。
清洁打印介质:在打印前,检查并清洁打印介质,去除可能附着的腐蚀性物质。对于一些特殊行业(如化工行业)使用的标签纸,要确保其经过特殊处理,不会对打印机部件产生腐蚀。
设备维护与保养
定期清洁:定期(至少每周一次)对打印机进行清洁,包括打印头、胶辊、传感器等部件。使用专门的清洁工具和清洁液,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。对于打印头,可使用打印头清洁笔或清洁卡轻轻擦拭,去除碳带和标签纸的残留物。
防护涂层(适用于打印头和电路板):可以在打印头和电路板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防护涂层,如专用的电子设备防护漆。这些防护漆能够起到隔离空气和水分的作用,减少腐蚀的可能性。
正确的关机和断电:在不使用打印机时,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关机,并拔掉电源插头。这样可以防止打印机在待机状态下受到电涌或其他电气问题的影响,同时避免因长时间待机导致内部元件受潮或老化。
定期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:定期检查打印头、胶辊、传感器等易损部件的状态,及时发现腐蚀或磨损的迹象。对于已经出现腐蚀迹象的部件,根据损坏程度进行修复或更换。例如,当打印头出现轻微腐蚀时,可以尝试使用专业的打印头修复工具进行修复;如果腐蚀严重,则需要更换新的打印头。同时,按照打印机的使用手册规定,定期更换胶辊和传感器等易损部件,以保证打印机的正常运行。